工伤保险管理和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一、工伤保险管理
1.如何认定工伤?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的认定作出了明确规定。
(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的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3)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故意犯罪的。
2)醉酒或者吸毒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事故案例
吴某原是丽水市某公司工人,在该公司整表车间检油表岗位工作。某年2月28日,吴某在上班时,见同车间班组的铆上盖岗位人手紧张,影响到自己岗位的流程操作,遂前去帮忙,在帮忙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右手被机器压伤致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其为工伤,但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认为,事发当天,吴某未经公司和车间管理人员的指派和许可,撞自到铆上盖岗位开机操作导致受伤。因其受伤并非在本职岗位上,又未经公司临时指派,故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社保局认为,吴在上班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且不属于蓄意违章等排除工伤认定的情形,符合工伤认定条件。
法院经审理认定,吴某虽然不是在本岗位工作时受伤,但协助其他岗位仍然属于工作原因,符合工伤认定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和因工作原因致伤。故法院判决,维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吴某的工伤认定。
2.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鉴定)书等材料。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車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3.工伤职工可以享受哪些主要工伤保险待遇?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住院治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沿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想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丁评定伤残苫级后,倥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二、企业安全文化
1.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有如下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能将企业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
(2)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向员工展示了工作的意义,员工在理解工作的意义后,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一方面用企业的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也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与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4)辐射和同化功能。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而且,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独特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并继续保持与传播,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持久。
2.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有哪些主要途径?
(1)推行班组自我管理与全员参与。鼓励班组成员提高自我管理
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变他律为自律,变他责
为自责。例如,班组可以开展安全“群策、群力、群管”活动,以形
成人人献计献策,人人遵章守纪,人人参与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氛围。
(2)实施员工亲情教化。例如.对一般性“三违”的员工采取批评教育、当场指正,不罚款的方法;对“三违”较严重的员工进行罚款,事后寻求其家属的帮助,通过其家屈对其进行“亲情”教育;对多次“三违”屡教不改者,就依法“吊销”其“执照”,对其:施以待岗培训。
(3)进行班组培训优化。为了增强班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的“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教育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工种的员工(包括各班组长、技术员、普通工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4)实施系统化、科学化的班组安全管理。为了提高班组成员的整体索质、实现班组的安全生产,班组可以开展班前“三指”活动(即:指明上一班完成任务衍况、指明安全规程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指出当班任务与具体要求实施“六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预想、预知、预查、预防、预羥、预挤);推行班组安全动态管理,开展班组风险防范献计献策活动。
(5)举办班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举行安全竞弈活动(如安全技能、逃生与救援技能、排查隐患和提出安全合理化述议等);推行班组“安全生产周(月、曰)”活动;开展班组安全义艺活动;举行班组安全亲怙文化活动以及安全“矜示II”活动、举行“班组安全明星”评选活动等,让班组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班组安全文化,树立正确安全总识,提升自身安全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