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婴幼儿活动的一般知识与实践第一节

活动过程配合

高级 • 2020-07-07 • 1000+ 浏览

一、婴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求

婴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性、经验性、趣味性、发展性要求。

1.教育性

提供的教育内容应当是正面健康、积极向上的。因为婴幼儿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弱,学习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选择教育内容时要以表现和赞美真善美的内容为主。

2.经验性

教育内容应选择与婴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能够比较容易被婴幼儿理解接受的内容。由于婴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之生活经验的不足,他们对脱离其经验的抽象内容很难理解,所以应当选择他们熟悉的生活场、生活故事或动物童话等。

3.趣味性

由于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特点,他们在学习时倾向于喜欢那些色彩鲜艳的画面、拟人化的故事、活动性和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所以,教育内容应当选择那些婴幼儿喜闻乐见的、富有趣味性的内容。

4.发展性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是那些使婴幼儿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又能够促进婴幼儿发展的内容。也就是说,给婴幼儿提供的学习材料要难易适中,太困难了会让婴幼儿失去信心,也劳而无功;太容易了就会让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也浪费时间。

※相关链接

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及教育目标(3〜6岁)

一、健康领域——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科学领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三、社会领域——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1.喜欢参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四、语言领域——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欢听故事、看图书。

五、艺术领域——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

3.乐于与同伴一起候乐、表演、创作。

二、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

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园教育大纲中得明确规定,也是学期教育一贯坚持的原则。保教结合是一个整体概念,“保”和“教”是教育整体的不同方面,同时对婴幼儿产生影响。

就是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健康的内涵十分广泛,有身体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还有社会方面的。身体方面包括预防疾病,加强营养和锻炼,使婴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心理方面是指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情绪,注重其健康、积极的情感培育;社会方面是指培养婴幼儿探索环境、适应社会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婴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婴幼儿不仅有与他人交往的勇气,又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以前我们更多的是重视婴幼儿身体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婴幼儿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致使一些婴幼儿情绪不高、波动大,封闭、孤僻,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这是不能称之为健康的。

“教即是按照德、智、体、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婴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性等方面的教育,包括合理安排婴幼儿的饮食、睡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传授知识经验,发展智力、语言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学前教育的教育形式不同于中小学,要根据婴幼儿具体的年龄特点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教学原则贯穿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它对制订教育教学计划、选择和使用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都具有指导作用。保教人员只有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思想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是指在全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婴幼儿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完成德育的任务,并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婴幼儿期的德育主要是培养婴幼儿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以及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习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从小就抓紧良好的品德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婴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切实可行的。婴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在教育教学中违背科学性原则,不顾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教学,向婴幼儿灌输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实际、非科学性的知识,不仅影响婴幼儿现在的进步,也会给以后的发展造成障碍。也就是说,要保证学前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科学性。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婴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即智力、体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发展,使婴幼儿从现有的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只有走在发展前而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即教学不应跟在发展的后面或在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上进行,而应在没有完全成熟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选择的教育内容既不宜低估或迁就婴幼儿的年龄特点,错过发展的机会,又不可揠苗助长,超过发展的可能性,这样才能使婴幼儿在最近的发展区获得尽可能的发展和提

4.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婴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吸引婴幼儿注力,丰富婴幼儿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帮助婴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通常运用的主要直观手段有以下几种:(1)食物直观。包括观察实物、标本、实地参观,做小实验等。(2)模具直观。包括观察图片、图书、玩具、模型、贴绒、教具、沙盘等。(3)电化教育直观。包括幻灯、录像、电影、电视、录音、唱片等。(4)语言直观。指教师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述。(5)动作直观。包括演示、示范、教态等。

5.启发性原则及运用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教人员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婴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望的探索精神,引导婴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婴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保教人员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婴幼儿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组织安排婴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富教育于具体、生动、形象与兴致勃勃地活动之中,促使婴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形象产生热爱、兴趣、好奇心,产生学习知识的要求和内在动机,主动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要培养婴幼儿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6.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保教人员必须使各教学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婴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婴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婴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带着喜悦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获取知识和技能。也即是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这就要求在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结合婴幼儿特点进行,以活动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趣味性来激发婴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积极性,让婴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身心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7.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教人员要以婴幼儿的实际活动为基点,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各种活动,使婴幼儿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动及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活动,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对于婴幼儿来说,直觉动作思维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成分,很多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操作、反复地实践,才能使婴幼儿在智力水平、知识技能、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都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实践性原则应当贯穿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也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目前,学前教育机构组织婴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一般有三种,即集体活动、小组合作活动和个别活动。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它以引导婴幼儿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解决共同问题为主;同时,通过整合经验,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体验共同探索、表达的欢乐情感。

一般来说,集体活动适合以下教学情景:一是大部分婴幼儿对某些话题都有兴趣,需解决共性的疑问和困惑时;二是需要保教人员帮助婴幼儿积累、提升和分享必需的经验与重要的体验时。

例如,婴幼儿刚过完暑假后回园,每个婴幼儿都有自己丰富多彩而又各不相同的假期生活,可以组织假期生活交流活动。由于全体幼儿都有自己丰富的亲身经验,所以,这个集体活动就会在保教人员的引导下,进行得有声有色,不仅锻炼了婴幼儿的表达能力,更使婴幼儿的经验得到了总结提升和交流分享,从而达到了教育活动的最佳效果。

再如,婴幼儿进行了自由探索活动“好玩的磁铁”后,教师需要集体活动来进一步为婴幼儿总结和解释磁铁现象,让婴幼儿个别的、零散的,甚至是假象的知识全面化、系统化、准确化,进一步了解物理现象后的事物本质,从而使婴幼儿掌握的知识更加清晰和深入。

2.小组合作活动

小组合作活动一般以4〜6人为单位进行,它是一种或者由保教人员按就近原则分组,或者让有共同兴趣的婴幼儿自甶结伴,相互之间通过分工、协商和合作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

一般而言,分组活动适合以下教学情景:一是部分婴幼儿有类似的生活经验或共同的兴趣爱好时;二是绝大部分婴幼儿对学习材料存有疑问、矛盾和困惑从而要一起商讨解决时。

例如,建构活动“搭建建筑物”,由于材料不一,有积木、插塑、雪花片等;婴幼儿喜欢搭建的内容也不同,有的喜欢搭建房子,有的喜欢搭建桥梁等,保教人员就可以让婴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伴分组,然后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再如户外活动“寻找春天”,保教人员引导婴幼儿三三两两一组,分别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感知、观察,并分别进行讨论:如有的小组在观察“春天的树”,然后一起疑问并讨论“树皮怎么不一样绿呢?”;而有的小组在观察天空,有的小组在讨论怎么不下雨呢?等问题,各小组形成了不同的关注点。于是,合作探究小组自然形成了。

小组活动的形式活泼实用,能够使婴幼儿自然相聚、成为合作学习小组。当婴幼儿面对共同关注的话题,互相协商、分工合作,为共同目标而努力时,还会萌发婴幼儿初步合作意识和规则精神,有利于婴幼儿社会性的正常发展。

3.个别活动

别活动是以每个婴幼儿为单位单独进行的,它是以个别操作、个别思考、积累个体经验为主的活动形式。

別活动一般适应于婴幼儿个体有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时,或者个别活动的方式更能发挥婴幼儿不同得认知风格而提高其活动效率时。

例如,看图讲述活动“风娃娃,保教人员出示图片后,就应当先让婴幼儿自己观、小声讲述,用自己的认知方式感知图片、理解内容,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合理的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这时候,你会发现婴幼儿的讲述内容迥异、想象奇特,原因就是个别教学帮助婴幼儿按自己的活动方式自主探索,满足了个体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婴幼儿的个性、激发了婴幼儿的积极性。

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正打破以前那种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的组织形式,呈现了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活动和个别活动等,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需求的婴幼儿发展的需要。这里要注意的是,选择哪种活动形式,关键是看这种活动组织形式是否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婴幼儿的发展需要适应,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